一品牌赛事:打造高原体育名片
1. 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
规模创新高:2025年第十九届赛事吸引来自11国258名运动员(含51名外籍选手),首次出现外籍团体报名,创参赛人数之最。赛事特点:分设循化(6月13-14日)、贵德(6月15-16日)、玛沁(6月18-19日)三站,并计划8月24日举办环龙羊湖马拉松游泳接力赛。赛道水温仅5°C,长度1000米,海拔从1860米升至3100米,以“高海拔急水流长距离”著称,玛沁站(海拔3100米)被誉为全球难度最大的公开水域赛段。产业联动:通过“赛事进景区进商圈进农牧区”及“月亮湾夜市”等消费场景,将观赛流量转化为经济收益(如玛沁站夜市单日营收达30万元)。2. 高原马拉松系列
西宁半程马拉松(6月29日):以“高原生态融合”为核心,串联城市地标,融入雪豹丁香花等生态元素。报名人数超2.2万(半程1.2万+欢乐跑近万),预计带动旅游收入超7亿元。大通半程马拉松(6月15日):设置半程欢乐跑爱心跑三项,5000余名选手参与,配套非遗展演与八条精品旅游路线,实践“农体文旅商养”融合。大美青海高原马拉松(8月):首届赛事规划全马5000人半马8000人,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升级。二青少年体育:体教融合深化
1. 赛事体系完善
2025年举办U系列篮球精英赛(4月)学生棒球公开赛(5月)攀岩公开赛(5月)等,覆盖篮球棒球攀岩等多项目。联合教育厅整合学生赛事,举办首届全省学生“三大球”运动会及足球射箭冰壶等比赛,强化梯队建设。2. 健康与后备人才培养
开展“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覆盖全年并突出地域特色,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如脊柱侧弯筛查)。推进“射箭/冰壶进校园”,组织训练营选拔后备人才,实施“选星计划”挖掘田径、“三大球”潜力新秀。三全民健身:民族特色与科学推广
1. 民族传统体育活化
锅庄舞成为全民健身亮点:2025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青海站)聚焦健身锅庄,吸引11省百名骨干参与培训,推动非遗舞蹈普及。第八届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举办射箭摔跤民族健身操等项目,促进民族文化交融。2. 普惠性服务提升
修订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标准,加强安全与资金监管,保障青少年权益。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立定跳远押加等趣味活动,扩大全民参与。四产业融合:“体育+”赋能区域经济
1. 文旅节庆联动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期间推出66项赛事,包括环青海湖自行车赛(7月)柴达木山地自行车赛玉珠峰登山大会等,形成全域赛事矩阵。创新“赛事+消费”:如西宁马拉松植入文旅优惠券“撒欢指南”,联合酒店提供延迟退房服务;黄河挑战赛优化奖金分配,吸引家庭及团队消费。2. 乡村振兴实践
乐发V大通县以马拉松串联四季文旅路线,玛沁县借赛事激活夜市经济,探索“政府搭台商户唱戏群众受益”模式。五未来方向
生态体育品牌化:持续将三江源生态保护理念融入赛事设计,强化“国家公园省”特色。数字化与国际化:扩大赛事直播覆盖,吸引国际选手参与,提升高原赛事全球影响力。青海正通过体育赛事撬动生态价值转化,以“一人参赛,全家旅游”模式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高原体育旅游提供样板。